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嘉里夥信置 奪黃竹坑站2期 市場估總投資逾百億 開售呎價料達3萬

嘉里夥信置 奪黃竹坑站2期
市場估總投資逾百億 開售呎價料達3萬

黃竹坑站第2期上蓋由嘉里(00683)夥拍信置(00083)奪得,擊敗華潤(01109)等9間中港財團,市場料總投資額逾百億元,日後開售實用呎價料達3萬元。

在上周五截標的黃竹坑站2期項目,位置較今年初批出的第1期項目景觀更開揚,成功吸引10家發展商入標,包括奪得第1期項目的路勁(01098),最終港鐵(00066)昨日公布,項目由嘉里與信置合資奪得。

朱葉培:景觀開揚 價錢合理

嘉里發展執行董事朱葉培稱,集團過往與信置有不少合作經驗,包括沙田九肚玖瓏山等,是次投得項目將各佔一半權益,又稱看好黃竹坑區內發展,認為發展日益成熟,而項目擁有鐵路概念,未來亦有50萬平方呎商場配套。

對於項目中標地價,朱葉培未有透露,但強調屬於合理價錢,又指項目景觀開揚,距離港鐵站亦較近。

市傳項目中標價則約30億至40億元,連同52.1億元補地價,總地價將達80億至90億元,每平方呎樓面地價約1.7萬至1.9萬元,地價料略高於第1期項目。而據了解,當中補地價金額約52.1億元,每平方呎樓面補地價達10,576元,相較第1期高出30%。

以項目可建樓面面積約49.3萬平方呎計算,料建築成本20多億元,總發展成本達100億至110億元,日後推售實用呎價料達2.8萬至3.1萬元,與同區一二手屋苑樓價相若,例如樓齡5年的深灣9號,近期分層單位實用呎價約3萬元。

本地發展商 投地轉趨積極

事實上,本地發展商近期投地轉趨積極,以信置為例,單是過去一年已先後投得市建局中環卑利街、馬鞍山白石,亦與其他發展商合資投得西鐵錦上路站1期、長沙灣住宅地王,連同今次投得的黃竹坑站2期,涉及總投資額達500億元。

近期不少本地發展商出價較中資更為進取,包括信置、會德豐5間發展商以173億元投得長沙灣住宅地王,成全港最貴住宅地。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稱,預計2期項目總發展成本逾百億元,發展商合組財團有利分攤風險,而兩間發展商過去善於發展精品住宅,有利日後推售造價,料日後落成售價達3萬元。

撰文:

余敏欽

5 Dec 2017

經濟日報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新地西貢十四鄉 補價159億破紀錄 總樓面達498萬呎 集團今年斥275億吸地

新地西貢十四鄉 補價159億破紀錄
總樓面達498萬呎 集團今年斥275億吸地

新地(00016)西貢十四鄉項目完成158.9億元補地價,每平方呎地價約3,193元,金額創本港最大宗補地價,集團今年斥逾275億元補地價及投地,屬近6年最大規模。

位於西貢西沙路的十四鄉項目,屬於新地籌備逾20年的大型發展項目。根據資料顯示,發展商斥158.9億元進行補地價,金額打破大圍站車廠(現為名城)在10年前分兩期合共117.4億元補地價,成為本港歷來最大額的補地價個案。

每平方呎3193元 低鄰地2%

新地原本在十四鄉一帶持有超過2,500個地段,經過原址換地之後,則獲批出一幅670.85萬平方呎的大型地盤,總樓面面積達497.7萬平方呎,包括468.8萬平方呎的住宅樓面,以及28.8萬平方呎非住宅樓面作為高球場及商舖等設施,預計將於2025年建成。

如果以總樓面497.7萬平方呎計算,項目每平方呎補地價約3,193元,相較比鄰恒地(00012)等落禾沙項目(現時迎海)在2009年完成的補地價,每平方呎3,253元略低2%,更是遠低於同區近年批出的官地,每平方呎地價6,500至1.15萬元。

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黃植榮昨日指,生地不同於熟地,不能將補地價金額直接比較,因該地是生地,開山至少要3至4年,發展周期超過8至10年,而且道路排污及基礎建設等成本高昂。

事實上,根據資料顯示,十四鄉項目涉及多項基建工程,包括擴闊西沙路成雙程雙綫行車,亦須興建行人路、單車徑及交通交滙處,以及教育設施等。

成本高 料落成呎售1.7萬

地政總署回覆指,土地補價是新批出契約的土地價值與業權人原有土地價值的差額。評估土地補價是以土地當時十足市值為評估基礎,會考慮各方面因素,包括樓價及地契條款限制,例如地契中要求為發展所進行的基礎設施,以及根據城規會給予規劃許可的各項條件等。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主管林浩文指,補地價金額合理,項目建築成本高達6,000至7,000元呎,料落成後分層呎價達1.7萬元,由於項目規模大,估計第1期亦要3至5年後才推售。

連同今年5月屯門兆康項目完成65.3億元補地價,新地在今年內合共以275億元吸納土儲,新增約767萬平方呎樓面,較去年以合共27億元投得兩幅地皮,金額大增7倍,亦是2011年以逾300億元投地及補地價後,近年最大規模吸納土地。

發展商今年積極補地價,另內房中洲亦為火炭坳背灣街補地價35.8億元,估計扣除鐵路項目後,單是發展商私人項目補地價全年將達400億元,較去年大增5倍。

撰文:

余敏欽

8 Nov 2017

經濟日報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百億地王】上環卑利街百億商業地 永泰等116億奪得

【百億地王】上環卑利街百億商業地  永泰等116億奪得
http://s.nextmedia.com/realtime/a.php?i=20171024&s=7015342&a=57370301

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

卑利街項目:暫錄9份標書 均為港財團

卑利街項目:暫錄9份標書 均為港財團

http://hk.on.cc/hk/bkn/cnt/finance/20171009/bkn-20171009120246690-1009_00842_001.html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下季擬推4住宅地 涉3千伙增7成 啟德商住地估值188億 勢成新地王

下季擬推4住宅地 涉3千伙增7成
啟德商住地估值188億 勢成新地王

政府將公布下季度賣地計劃,可供出售4住宅地,提供逾3,000伙,按季增7成,包括啟德及長沙灣兩幅百億地王,啟德第1F區商住地估值達188億元,勢成住宅新地王。

政府在本季僅推出4幅住宅地,合共提供1,790伙,有見樓市持續熾熱,地價更不斷攀升,市場估計,政府下季將加大推地力度,當中可供下季推出的住宅地合共有4幅,提供約3,025伙,按季增加7成,同時亦有機會再推一個鐵路項目,例如何文田站第2期,合共3,825伙。

全年供應目標 或超額完成

連同本季所推出的地皮,政府今年上半個財政年度共提供逾7,300伙,加上有望今年內完成補地價的項目(逾4,500伙),整體土地供應將達1.18萬伙,佔全年目標1.8萬伙的供應目標65%,全年有望達標甚至超標完成。

至於下季有機會推出的4幅地皮,包括啟德第1F區商住地及長沙灣興華街西對出住宅地,兩幅均為估值逾百億元的市區靚地,尤其啟德商住地更有機會超越鴨脷洲利南路豪宅地,成為全港的新住宅地王。

啟德1F區1號 地價料1.3萬元呎

該幅啟德第1F區1號住宅地,位於南豐以246億元投得的第1F區2號商業地王旁,佔地達17.8萬平方呎,屬於綜合發展區作商住混合發展,地積比率達8.1倍,可建樓面約144萬平方呎,預計能提供約1,650伙,連同一個30萬至40萬平方呎的商場等設施。

隨着海航連番以天價競投啟德地,區內地價推高至每平方呎1萬至1.36萬元,而該幅第1F區商住地位置較早前批出的第1K區、第1L區住宅地更貼近沙中綫啟德站,而且規模龐大,屬於區內地標項目。

市場對地價估值高達144.3億至187.7億元,樓面呎價達1萬至1.3萬元,有機會打破今年2月龍光地產(03380)及合景泰富(01813)以168億元投得鴨脷洲地王,成為歷來最貴的住宅地。

此外,同樣有機會下季推出的長沙灣興華街西對出住宅地,亦屬百億地王級數。項目屬於臨海住宅地,可建樓面達98.7萬平方呎,屬於市區罕有的大型海景住宅地盤,市場估值約98.7億至148億元,樓面呎價約1萬至1.5萬元。

今季賣地收益 已達628億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政府在上月批出中環美利道(232.8億元)以及啟德兩幅商業地王後,今季賣地收益已經達627.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4.6億元大增6.4倍,連同以83.3億元批出的西鐵錦上路站1期,地價收入至少710.9億元,已達政府預測今年度賣地收益1,010億元的7成。

若果上述兩幅百億地王如期推出,今年度賣地收益很大機會將提前達標,財政盈餘或有機會較當局預期為多。

撰文:

余敏欽

23 June 2017

經濟日報

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中資奪屯門地 地價2年升45% 深控夥路勁出價31.7億 樓面呎價6700

中資奪屯門地 地價2年升45%
深控夥路勁出價31.7億 樓面呎價6700

中資在港版圖擴展至新界區,深圳控股(00604)夥拍路勁基建(01098)以31.7億元投得屯門管翠路住宅地,樓面呎價6,700元,高估值上限2成,地價兩年間漲逾4成。

位於屯門星堤、會德豐旗下新盤NAPA之間的管翠路住宅地,由深圳控股與路勁合組的財團以31.7億元奪得,以可建樓面47.3萬平方呎計,樓面呎價達6,700元,較比鄰恒地(00012)在2015年投得的管翠路(屯門市地段第500號)樓面呎價4,621元,2年地價升45%。

擬建高檔住宅 吸換樓客

若果比較同區近幾年批出的中高密度住宅地皮,地價介乎3,343至4,621元不等,是次管翠路地皮創區內同類地皮地價新高。

對於地皮高於估值上限2成,路勁基建執行董事單偉彪認為,同區新盤呎價達1.2萬、1.3萬元,以現時中標地價連同成本,相信仍有利潤,強調「不是賺大錢,但肯定不會蝕本」。他又解釋,內地項目普遍純利10%甚至更低,較本地發展商保守,造成中港發展商出價差異。

項目由深圳控股與路勁各佔一半權益,單偉彪透露,總投資額約50多億元,建築成本約4,000元呎,預計將建不多於2幢的分層住宅及多幢洋房,主要提供2、3房的中小型單位。路勁發言人補充指,項目環境清靜,將發展高檔住宅,目標以換樓客為主。

料日後呎售 達1.46萬元

深圳控股屬首次涉足本港地產,該公司為深圳市國資委下的地產上市公司,在全國15個城市都有發展項目,擁有土儲可建樓面達2,368萬平方呎,包括在前海發展區擁有發展項目。路勁屬傳統老牌承建商,過去幾年較多在內地發展,直至去年初投得元朗凹頭項目,而今年初亦與平安不動產合資奪得黃竹坑站1期項目。

以每平方呎建築成本4,000元、連同10%「發水」及利息成本等計算,項目發展成本達1.06萬元呎,假設利潤為1成,日後推售實用呎價將達1.46萬元,較同區新盤滿名山呎價1.27萬元,以及NAPA呎價1.18萬元,高出15%至23%不等。

中資全面進軍本港地產市場,今年政府批出5幅住宅,全數由中資發展商牽頭財團奪得,而且版圖亦由港九市區地皮,擴展至新界區。

撰文:

余敏欽

22 June 2017

經濟日報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南豐逾246億 奪啟德商業地王

南豐逾246億 奪啟德商業地王
半月內超美利道紀錄6% 樓面呎價12863

本港半月內兩度刷新商業地王紀錄,南豐以逾246億元擊敗11間中港財團奪啟德商業地,超美利道地6%,膺全港最貴商地,樓面呎價12,863元,較半年前同區商地高9成。

樓市狂熱,盡管金管局連環出招,仍無礙地王接連誕生,繼5月中恒地(00012)以近233億元、呎價逾5萬元投得中環美利道商地,地價及呎價均打破政府歷年新高後,是次南豐以逾246億元奪地,僅半個月便將紀錄再推高13億元或5.6%。

南豐:看好啟德發展潛力

南豐發展董事總經理蔡宏興回覆本報記者查詢時指,是次獨資形式投得啟德商業地,將作長綫收租投資,計劃興建寫字樓、商場及特色酒店等綜合式發展,當中逾一半樓面會作寫字樓,估計涉逾百萬平方呎。而目前中環商業樓面接近飽和,不少企業遷往外區,當中九龍東為本港第二商業核心區域,看好啟德發展潛力。

對於金管局收緊財團借貸融資,蔡宏興指,集團財務資金穩健,有足夠能力應付,不擔心融資情況,集團亦一直優化系內物業組合,又認為是次地皮規模性質及招標時間不同,難與同區商地直接作比較,未來會繼續於區內物色合適發展用地。

是次並非南豐首度進駐九龍東,集團於2015年夥領展(00823)以58.6億元,投得觀塘海濱道77號商地,總樓面88萬平方呎,去年底獲摩根大通以每呎30元租用22.5萬平方呎樓面,月租約680萬元成東九龍近年最大商廈租賃,另去年亦獨資奪得將軍澳日出康城第10期發展權。

料日後寫字樓呎價1.9萬

今次的啟德1F區2號地,為區內第二幅批出商地,鄰近未來沙中綫啟德站,可建樓面達191萬平方呎,東部建築物高限為主水平基準以上200米,比較周邊地盤高限約130米,預計地皮日後約三分一樓面的高層單位可望維港海景。

是次中標樓面呎價為12,863元,不但高出市場估值上限7%,而且相比去年11月由利福國際(01212)摘下的同區商地(地價6,733元呎),半年內勁升91%,甚至較目前周邊二手商廈的成交呎價,高出2成至9成,屬「麵粉貴過麵包」的水平。

預計項目總投資額330億元,每平方呎成本約1.6萬元。假設利潤為20%,寫字樓呎價接近1.9萬元,呎租可達35至45元。

戴德梁行蕭亮輝稱,該地將成九龍東新地標,配合沙中綫通車,有助吸納跨國公司進駐。而世邦魏理仕香港、華南及台灣研究部主管陳錦平認為,以發展成未來核心商業圈為定位的啟德,受本地及內地發展商垂青,而這次中標地塊,更屬於啟德最貴重的商業地段之一。

撰文:

鍾綺敏

1 June 2017

經濟日報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美利道地王233億 呎價5萬新高 地價呎價齊破頂 恒地天價奪地指價合理

美利道地王233億 呎價5萬新高
地價呎價齊破頂 恒地天價奪地指價合理
'
本港再誕新地王,恒地(00012)以232.8億元擊敗8間中港財團奪得中環美利道商業地,樓面呎價5萬元,地價、呎價均創有紀錄以來新高,形成「麵粉貴過麵包」。

樓市狂熱,地王連環誕生,繼今年2月龍光(03380)、合景泰富(01813)以168.6億元投得鴨脷洲地皮,刷新維持20年的地王紀錄後,不足3個月,地王紀錄再被刷新。

地政總署昨日宣布,美利道商業地由恒地以232.8億元奪得,樓面呎價逾5萬元,地價呎價均打破歷來政府賣地紀錄,以金額計將鴨脷洲地皮的紀錄大幅推高38%。

呎價較現時最貴商廈高26%

地價逾5萬元呎,屬於市場估值上限,更屬「麵粉貴過麵包」水平,目前周邊二手商廈如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金鐘力寶中心呎價3萬至3.5萬元,高出43至67%,相較目前全港最貴商廈(皇后大道中9號)成交呎價3.98萬元,亦高出26%。

恒地副主席李家誠稱,現時中區寫字樓需求殷切,空置率非常低,呎租可觀,形容地皮價錢合理。他透露,地皮將打造成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後又一標誌性商廈,將興建寫字樓兼商舖,預計2022年建成,總投資額逾260億元。恒地解釋,招標地價由土地所在地區現況、發展潛力以及地產市場前景作決定,地價將用該集團之內部資源及銀行融資支付。

以發展商公布的投資額260億元計,以10%發水計,每呎投資5.1萬元,預計日後呎價6.1萬元。

中區甲廈業主 即時封盤

戴德梁行蕭亮輝稱,地皮造價反映發展商對後市樂觀,並對其租賃回報有信心,預期呎租達170元;世邦魏理仕陳錦平則稱,未來幾年中環寫字樓供應短絀,相信會吸引中資及外資企業爭相租用。

事實上,地王消息傳出後,區內甲廈業主即時封盤,例如力寶中心1座中層單位,面積約1,600平方呎,業主上月以4,480萬元放售,呎價約2.8萬元,本周已加價7%至3萬元,惟昨日地皮成交後,業主決定封盤。另灣仔會展廣場辦公大樓一單位,早前獲一準買家以呎價3.2萬元洽購,而昨日另一財團出價3.35萬元洽購,呎價高約5%。

中原(工商舖)董事總經理潘志明分析,5月份甲廈買賣淡靜,因不少業主等待地皮成交價才作新部署,現地皮以理想價錢成交,相信短時間內,業主反價幅度約1成。

撰文:

余敏欽

17 May 2017

經濟日報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海航4奪啟德地 建國際級住宅 74億再下一城 將與鄰地統一規劃

海航4奪啟德地 建國際級住宅
74億再下一城 將與鄰地統一規劃

海航集團再下一城,昨日以74.4億元投得啟德第1L區2號地皮,樓面地價1.35萬元呎。為集團半年內斥逾270億元4奪啟德地皮,吸納逾200萬呎樓面。

地價1.35萬元呎 東九次高

是次批出的啟德第1L區2號地皮,由於比鄰的1號及3號地皮均由海航或旗下公司投得,故早前市場預計,發展商很大機會出手摘下這幅相連地,以組成一個更大型的發展計劃。

地政總署公布,海航旗下香港國際建投(00687)以74.4億元擊敗其餘14組中港財團,再下一城奪得第1L區2號地皮,每平方呎樓面地價1.35萬元,為市場估值上限,只較屬兩邊單邊海景的第1L區3號地皮略低1%,屬於東九龍地價次高,反映發展商投地出價進取。

4地聯動開發 供應3700伙

政府在半年內第5度推出啟德住宅地,當中4幅由海航奪得,包括第1L區鄰近體育城的3幅地皮及第1K區的單邊地皮,合共吸納逾200萬平方呎樓面,共約3,700伙供應。

海航發言人稱,擬將4幅地皮作統一規劃,聯動開發,興建國際級大型住宅綜合項目。集團強調此次投地對公司深化在啟德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連同先前的三塊地皮,將使集團在該區域的布局更加完整,更有利於進行整體規劃,提升整體協同效應。

至於地皮資金來源方面,海航發言人則稱,將以香港國際建投內部資源、銀行融資及來自股東貸款支付地價。

日後呎價料達2.2萬元

若果以每平方呎樓面建築成本4,000元計算,計及10%發水樓面,市場估計項目總投資額約98.7億元,每平方呎投資額約1.6萬元,即使以一成利潤計算,項目日後推售實用呎價仍然達2.2萬元,較嘉華(00173)近期推售的嘉匯首批呎價1.56萬至2萬元,高出11%至43%不等,相較樓齡6年的譽.港灣近期二手呎價1.3萬至1.6萬元,更高出4成至7成不等。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主管林浩文預計,發展商有意將啟德項目打造成類似九龍站豪宅項目,估計上述第1L區2號地皮總發展成本110億元,落成後呎價或達2.4萬元以上。同時,他相信,區內仍然有多幅地皮有待推出,估計中資財團會繼續積極競投,但估計地價未必會再創新高。

撰文:
余敏欽

16 Mar 2017

經濟日報

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

中資平保夥路勁 奪黃竹坑站1期 預計投資額120億 料日後呎售2.2萬

中資平保夥路勁 奪黃竹坑站1期
預計投資額120億 料日後呎售2.2萬

中資再下一城,黃竹坑站上蓋第1期由中資平保(02318)旗下平安不動產及路勁(01098)合資爆冷投得,平保首度進軍本港樓市,料日後開售呎價逾2.2萬元。

本年暫批3住宅地 盡歸中資

今年批出的3幅住宅地盡入中資囊中,由2015年底至今,中資在港已購入至少10地皮及4幢商廈項目,粗略估計接近1,000億元。

港鐵(00066)逾20年首度推出的港島鐵路項目黃竹坑站第1期,破歷年紀錄勁收14份標書,最終由路勁基建夥拍平保合組的財團聯手投得,兩者將各佔項目一半股權。

繼去年8月以9.89億元投得元朗凹頭官地後,路勁7個月內再度投得本港地皮。集團執行董事單偉彪表示,平保為有實力的公司,雙方為長期合作夥伴,去年曾共同發展廣州項目,將會在港進行融資,暫未透露投資額。他指,內地收緊借貸買地,令開發商面臨壓力,加上香港稅制簡單,利潤相對可觀,均推動內房來港投地。

中國平安回應,該項目將由合作方路勁基建操盤,後續會根據前期規劃進行發展建設。

市傳項目補地價金額超過46.8億元,每平方呎樓面補地價約8,119元,分紅比例固定35%,發展商須額外出價投標。市場人士估計,出價可能達30億至40億元,連同補地價金額及建築成本等,預計總投資額有機會超過120億元,日後落成後實用呎價由2.2萬元起。

高力國際亞洲區估價及諮詢服務副常務董事張翹楚估計,是次黃竹坑第1期總地價金額,預計與鴨脷洲利南道地相若,平保主要作投資方,項目建築由路勁負責,料日後呎價達3萬元。

北水年半近千億 買10地4商廈

資料顯示,中資加速來港搶購地皮,本港今年暫已批出的3幅住宅項目,全數被中資財團掃走,首季涉及金額已達270.7億元,佔去年金額近8成。事實上,中資攻港搶地情況有增無減,近8年來以獨資或合資形式奪得27幅地皮。單計及15年底至今,中資於年半內先後已投得至少10幅住宅地,連同商廈物業,涉近千億元。

仲量聯行報告指,本地7大發展商投得的政府用地,由2012年佔整體45%,到去年跌至22%,預計7大發展商佔整體私人住宅落成量的比例,將由2014年的85%及2016年的77%,下跌至2017至2019年的53%。該行資本市場部區域董事莫凱傑表示,雖然港資發展商已提價投地,但中標比率較以往低,增添土儲更困難,料未來推盤將會惜售,叫價企穩。

下財年度政府推出多幅市區靚地,預計將受中資追捧,地價有機會續創新高。

1 Mar 2017

經濟日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海航55億再高價奪地 建啟德王國 地價1.3萬元呎 貴比鄰嘉華地皮27%

海航55億再高價奪地 建啟德王國
地價1.3萬元呎 貴比鄰嘉華地皮27%

海航集團在3個月內以近200億元3奪啟德住宅地,昨剛以55.3億元投得啟德第1L區1號地皮,樓面地價1.3萬元呎,較嘉華(00173)去年底奪得的啟德地高出近3成。

海航今次透過去年入股的香港國際建投(00687)(前稱泰昇集團),以55.3億元擊敗其餘17組財團,再下一城奪得第1L區1號地皮,每平方呎樓面地價1.3萬元,略低於集團此前以新高價奪得的兩幅啟德地4%,但今次地皮位置海景景觀將受周邊項目阻擋。若比較嘉華去年底奪得的第1K區2號地皮,地價則高出27%,亦較市場估值上限高約1成。

根據香港國際建投發出的通告指,將以集團內部資源、銀行融資及來自控股股東海航集團之免息無抵押貸款支付地價。至於海航過往投得的兩幅啟德地,首幅地皮所涉88億元地價已經繳交,而第2幅投得的第1L區3號地價則須於1月底前繳交。

料日後呎售2.4萬元

海航自去年11月首度奪得啟德地皮後,逐步在啟德鞏固其住宅王國,短短3個月內連奪啟德3幅住宅用地,合共吸納約150萬平方呎樓面,共約2,800伙供應,相當於區內未推售新盤的單位數目近4成。而政府自2013年起批出10幅啟德地皮,當中6幅由中資財團奪得,可見中資進駐啟德新發展區速度之快。

按每平方呎樓面建築成本4,000元,並計及10%發水樓面,市場估計項目總投資額約74億元,每平方呎投資額約1.6萬元,預計日後推售實用呎價達2.4萬元,較中國海外(00668)月初推售啟德1號(II)首批呎價1.5萬至2.2萬元,高出7%至59%不等;相較樓齡6年的譽.港灣近期二手呎價1.3萬至1.6萬元,則高出48%至77%不等。

業界估海航續投區內地

有份入標的會德豐地產,其主席梁志堅稱,內地財團投地出價進取,不介意利潤較小,甚至不賺錢,本地發展商難以競爭。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認為,發展商希望透過壟斷區內地皮,增加日後賣樓的定價權,屬於內地發展商常見做法,投地出價往往較貼近現樓價,在這個策略下估計海航將會繼續競投餘下地皮,希望能掌握至少三分二供應。

啟德新盤熱賣,加上內地發展商再次高價搶地,即時增強同區小業主信心,距離啟德最近的私樓屋苑譽.港灣,昨日錄得6宗臨時封盤善價而沽個案。同區現崇山則錄大幅反價個案,屋苑3A座低層C室,實用面積570平方呎,原本叫價800萬元,昨日反價至850萬元放盤,加幅約6%。

26 Jan 2017

經濟日報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中資成奪地常客 本地幫添難度

中資成奪地常客 本地幫添難度

中資湧港投地成新常態,以今年度批出地皮供應伙數計,中資佔24%,本港5大發展商僅佔19%,本地財團未來取地難上加難。

中資今年度奪4地 佔24%

今年度暫已批出23幅政府、鐵路及市建局住宅用地,帶來約1.39萬伙供應,中資財團囊括4幅,涉逾3,300伙,佔整體24%,相反本港5大發展商奪得5幅地,可建單位逾2,620伙,佔比約19%,為近6年來首次落後於中資財團。

以往本港地皮接近8成,均由本港5大老牌發展商,長實(01113)、新地(00016)、恒地(00012)、新世界(00017)及信置(00083)所投得。惟2012年起內房大舉攻港,包括中海外(00688)、五礦地產(00230)、海航實業等,2013年至今已有18幅住宅地由中資奪得。統計近6個財年中資佔比由起初的1%,升至接近25%的水平,反映中資在本港市場的角色日益吃重。

另一方面,政府2013年由勾地制轉為公開拍賣,並將大地皮割細或分期推出,有利中小型發展商參與,今年度中小型發展商投地佔比逾5成。

面對不少中小財團轉型作發展商,加上中資湧港,5大本地發展商成功投地難度自然提高。如長實曾於2012年內連取8地,惟直至2014年底才再奪海壇街重建項目,而今年度5大發展平均每間只瓜分到1幅住宅地,長遠來說土地佔有率將被逐漸蠶食。倘若要提高勝算,出價進取,則難免要壓縮利潤。

撰文:
鍾綺敏

5 Jan 2017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