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靚地仍流標 成也位置敗也位置?

靚地仍流標 成也位置敗也位置?


 地產版 2019/01/31 


     


啟德首幅跑道區商業/酒店地,雖然屬臨海地段,但最終仍流標收場。分析流標背後兩大原因,包括郵輪碼頭一帶的酒店發展未成形,加上地皮投資額大、回報期長。

啟德第4C區5號地皮的流標,可以說是「成也位置,敗也位置」,雖然地皮屬於臨海地段,擁有景觀優勢,但同時跑道區的位置亦遠離啟德區的交通及商業配套,作為辦公室或零售發展亦不太便利。
至於地皮賣地章程規定,在總樓面面積61.2萬平方呎之中,至少3成或18.4萬平方呎須作酒店樓面,酒店比例最多更可達一半或涉30.6萬平方呎,可見地皮酒店元素不低。
碼頭發展滯後 影響出價
雖然地皮鄰近啟德郵輪碼頭,本來可以配合旅遊業發展,但可惜的是郵輪碼頭多年來發展滯後,如審計署便曾批評郵輪碼頭停靠率低,甚至有指碼頭商業的出租率頗低,均可見郵輪碼頭的發展仍未成熟,發展商憂慮成為「開荒牛」,故此投地時出價亦較為保守。
其次,第4C區5號地皮市場估值達79億至95億元,屬於過百億元的投資,發展商競投的出價固然會較為審慎,加上賣地條款設有多個限制,包括禁止分拆出售,換句話,發展商無法短期內拆售商業樓面,以達至資金回籠。
投資成本高 回報期料長
而另一方面,地契規定至少3成樓面作酒店發展,但酒店營運成本高,發展商要達至項目回報,所需要的時間亦會更長,亦將會影響到其投地的出價較為審慎。

撰文 : 余敏欽

31 Jan 201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