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樂風3.47億 購太子地盤建住宅

樂風3.47億 購太子地盤建住宅

 地產版 2020/11/25 

【本報訊】舖王鄧成波減價逾20%,以3.47億元沽出太子基隆街地盤,獲樂風集團等承接,將重建成住宅。

樂風集團表示,夥拍石壁投資以3.47億元,購入太子基隆街1至7號物業的全部業權,是次收購涉及兩幢物業,分別為一幢樓齡超過45年的物業及一幢戰前舊樓;地段現時劃入為「住宅(甲類)」用途,地盤面積約3,866平方呎,以最高地積比率9倍計算,可建樓面面積約34,794平方呎,每呎地價約9,973元。

鄧成波減價逾20%沽出

樂風3.47億 購太子地盤建住宅

 地產版 2020/11/25 

【本報訊】舖王鄧成波減價逾20%,以3.47億元沽出太子基隆街地盤,獲樂風集團等承接,將重建成住宅。

樂風集團表示,夥拍石壁投資以3.47億元,購入太子基隆街1至7號物業的全部業權,是次收購涉及兩幢物業,分別為一幢樓齡超過45年的物業及一幢戰前舊樓;地段現時劃入為「住宅(甲類)」用途,地盤面積約3,866平方呎,以最高地積比率9倍計算,可建樓面面積約34,794平方呎,每呎地價約9,973元。

鄧成波減價逾20%沽出

樂風集團創辦人及主席周佩賢表示,現時已安排租戶陸續遷出,將於短時間內將物業拆卸,計劃興建一幢23層高的商住物業。

據悉,該地盤原由鄧成波持有,併購項目多年,本年中推出招標,意向價約4.5億元,如今減價約23%沽貨。

周佩賢指,是次收購屬樂風集團於本年度第5個收購項目,較早前的4個項目包括大角咀必發道71至75號、旺角洗衣街181至183號、大角咀界限街2C至2D號,以及佐敦南京街11至13號的全幢物業。她表示,集團預算共斥資約30億元進行重建發展。

責任編輯:黃鑠安

25 Nov 2020

經濟日報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山頂文輝道「一拆二」招標 估值78億至112億

輝道地王,經歷流標後,「一拆二」重推。根據地政總署,文輝道第2、4、6及8號地皮已於昨日(20日)招標,並於12月18日中午12時截標。

可建26萬呎 較拆細前縮36%

文輝道地王屬於鄉郊建屋地段第1211號,地盤面積約134,884平方呎,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可建樓面約25.9萬平方呎,相較「拆細」之前的40.4萬平方呎,縮小36%或14.5萬平方呎。市場最新估值介乎約78億至112億元,每呎樓面地價由約3萬至4.3萬元。

萊坊執行董事林浩文指,以市場估值的下限計算,項目的地價連建築成本達110億至130億元,加上目前發展商還有頗多豪宅未放售,因此不急於投地,直言若政府不能「隨行就市」,地皮依然有流標的風險。他亦預計,地皮會吸引3至6間大型發展商競投,相信會有部分中資財團以合資形式參與競投。

另外,下周五(27日)有住宅地截標,地皮為啟德第4E區1號地盤。項目位處舊機場跑道,面積約59,719平方呎,可建樓面32.8萬平方呎。現時市場估值由32.8億至41.1億元,每平方呎樓面地價1萬至1.25萬元。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認為,由於地皮景觀開揚,加上區內配套日漸成熟,估計競投反應踴躍。

21 Nov 2020

經濟日報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文輝道地下周五招標 估值達104億一拆二售減流標風險 樓面呎價約4萬

今季最矚目的地皮,莫過於山頂文輝道地王。項目將「一拆二」後重推,地政總署公布,其中文輝道第2、4、6、8號地皮將於下周五(20日)招標,可建樓面約25.9萬平方呎,估值最高104億元,每呎樓面地價約4萬元,將於12月18日截標。

據地政總署公布,該幅地皮屬於鄉郊建屋地段第1211號,地盤面積約134,884平方呎,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最高樓面面積為259,337平方呎,相較「拆細」之前的404,314平方呎,縮小36%或14.5萬平方呎,拆細後相信可以減少再次流標的機會。

政府撤空置稅 料估值升5%

據地政總署指出,最高的樓面面積須受賣地條件特別條款第(b)(ii)(II)所規限,令到可建樓面的規模亦有變數,不過具體影響相信要等下周正式公開招標文件才知道。

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估計,由於山頂地皮一般地積比率只有0.5倍,文輝道地皮能夠以較高可建樓面重建,是參考上蓋現有建築物的規模,估計上述特別條款與此有關,相信最終不會太過影響發展商興建過程。

張聖典預期,項目規模縮細,能夠參與的發展商增多,會減少流標機會,而政府撤回《一手住宅空置稅》亦預期能提高地皮估值5%。

2018年標售 估值達404億

文輝道地王曾經在2018年推出市場招標,當時整幅地皮可建樓面達40.4萬平方呎,地皮估值一度由242.6億至404.3億元,吸引5組財團入標,包括九龍倉與南豐等6間發展商組成夢幻組合競投。

當時有份獨資入標的嘉華 (00173) ,集團營業及市場策劃總監(香港地產)溫偉明指出,對於入標仍然有興趣,但最終會否流標,仍然取決於政府取態,形容發展商都是「自己計數」,若果跟政府估算的地價差距太大,仍然有機會流標。項目規模雖然縮細,但始終豪宅項目回報期長,發展商亦要考慮風險。

目前市場對地皮估值介乎77.8億至104億元不等,每呎樓面地價約3萬至4萬元,雖然相較「拆細」之前屬於數百億元的超級地王,規模已經明顯「縮水」,不過投資額仍然達逾百億元,在目前市況之下,相信發展商態度仍然會較審慎。

萊坊執行董事林浩文就指,地皮估值較去年中計算下調約25%,近年超級豪宅買家有4至5成屬於內地客,現時疫情下去貨較慢。他估計項目地價約78億至83億元,每呎樓面

14 Nov 2020

經濟日報



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史上首次強拍流拍 業主寶聲:底價太高

史上首次強拍流拍 業主寶聲:底價太高

 地產版 2020/11/07 

【本報訊】寶聲集團持有逾8成業權的九龍城獅子石道舊樓,原定在昨日舉行公開強制拍賣,拍賣底價2.23億元,不過最終發展商未有出席參與競投,結果出現無人競投,屬於強拍條例生效以來首次流拍收回。

今次涉及的獅子石道73至75號舊樓,屬於1幢5層高商住舊樓,樓齡54年,寶聲目前已經收購全部住宅單位,只餘兩個地舖,在今年9月土地審裁處就批出強拍令,決定底價為2.23億元,並安排在昨日舉行公開拍賣。


九龍城舊樓底價2.23億

不過據了解,拍賣會上未有任何人出席競投,甚至屬於大業主的寶聲集團亦未有出席,最終項目「流拍」收場,屬於有史以來首次。負責舉行拍賣會的仲量聯行確認,拍賣會無人承價。

記者向寶聲董事長陳燿璋查詢,他回覆指,原因是認為法庭批出的底價太高、不合理,認為實際應該是1.7億至1.8億元才比較合適;之前曾經入稟誓章要求法庭降低底價,但仍未獲接獲,因為會再上訴,故昨日放棄參與拍賣。

「香港經過去年的示威、今年疫情,經濟是開埠以來、六七暴動以來最差,法庭對於舖位的估值實在不合理,而且法庭亦嚴重低估發展商建築成本,導致判出的底價太高」。

負責舉行有關拍賣的仲量聯行資本市場部資深董事李佩儀就指,會視乎大業主、申請人想法,可以在強拍令限期前申請再次舉行拍賣會,但預期底價不會改變,若果要涉及更改價錢就需要向法庭申請延期。

不過,亦有曾參與強拍的律師指出,法例要求在強拍令批出後3個月內完成拍賣程序,但現時不是無舉行拍賣,而是無人承接,到底算不算已經完成拍賣程序?今次個案屬於歷來首次,到底會如何相當為市場關注。

責任編輯:楊雨

7 Nov 2020

經濟日報置業家居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恒隆25.66億 奪美領館壽臣山屋地擬斥40億建多間大宅 業界估售10萬元呎

恒隆25.66億 奪美領館壽臣山屋地

擬斥40億建多間大宅 業界估售10萬元呎


美國政府持有的壽山村道屋地以低價25.66億元易手,並爆冷由恒隆地產 (00101) 奪得,樓面地價每呎5.4萬,較2年前華潤比鄰用地低近4成。恒隆預計總投資額約40億元,擬重建多間獨立式豪華大宅,業界料落成呎售10萬元以上。

恒隆:對港前景投信心一票

美國駐港澳領事館招標出售位於壽臣山宿舍屋地,早前以招標出售,負責招標世邦魏理仕公布,地皮以25.66億元售出。恒隆確認中標消息,集團表示很高興成功投得壽臣山地塊。此尊貴地塊屬市場罕見,作價合理。是次購地是公司對香港前景投下信心的一票。該用地計劃重建成多間獨立式豪華大宅,預計於2024年落成,投資總額約40億元。

樓面地價5.4萬元呎 低2年前4成

世邦魏理仕指,地皮現為6幢低密度住宅物業提供26個單位及52個車位,另設室外游泳池。物業採以交吉形式出售,不設「售後租回」條款,地盤面積約94,796平方呎,地積比0.5倍計,可重建面積約47,398平方呎。是次公開招標出售,獲多組財團參與,最終以25.66億元售出,折合每平方呎樓面地價54,137元。資料顯示,美國政府於1948年購入地皮,並持有至今作為美國駐港領事館宿舍之用。

世邦魏理仕香港資本市場部資深董事王國偉表示,是次項目出售吸引不少本地及國際投資者關注。在市場波動下,交易價格符預期,而是次大額成交亦反映投資者對後市仍保持信心。

同區對上一幅私人屋地轉售,為兩年前華潤以59.29億元,購入的比鄰壽山村道39號屋地,以0.75倍計,可建樓面面積約6.9萬平方呎,每平方呎樓面地價85,847元。如果以此比較,今次恒隆購入的地皮地價較兩年前低37%。但因為恒隆亦可以透過補地價,將地積比同樣提高至0.75倍,可建樓面增至71,097平方呎,每呎地價36,092元,以此比較地價更低出58%,反映今次恒隆實以筍價奪地。

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認為,今次地價屬相宜,發展商已封蝕本門,可能反映現時市況存不確定性及不明朗因素,加上項目在政治上有一定敏感,或影響中資財團對項目的偏好,預計未來落成後,以呎價10萬元起出售已有合理利潤。

作者:梁振鋒

責任編輯:劉婉雯


11 Sep 2020


經濟日報





2020年8月16日 星期日

九龍塘2屋地共7億沽 賺近3億

九龍塘2屋地共7億沽 賺近3億

【本報訊】市場消息指出,九龍塘多實街2號及4號屋地,剛合共以7億元沽出,原業主為一家海外註冊公司,不過據區內代理指,背後業主是在區內經營多家校舍的約克創辦人或有關人士,是次交易賺近3億離場。

九龍塘地段的屋地仍有價有市,市場消息指,多實街2號及4號屋地,剛合共以7億元沽出,兩物業為相連屋地,地盤面積20,319平方呎,樓面面積12,191平方呎,以市傳成交價計算,每呎地價約5.7萬元。

原業主為約克創辦人

九龍塘2屋地共7億沽 賺近3億

 地產版 2020/08/17 

【本報訊】市場消息指出,九龍塘多實街2號及4號屋地,剛合共以7億元沽出,原業主為一家海外註冊公司,不過據區內代理指,背後業主是在區內經營多家校舍的約克創辦人或有關人士,是次交易賺近3億離場。

九龍塘地段的屋地仍有價有市,市場消息指,多實街2號及4號屋地,剛合共以7億元沽出,兩物業為相連屋地,地盤面積20,319平方呎,樓面面積12,191平方呎,以市傳成交價計算,每呎地價約5.7萬元。

原業主為約克創辦人

資料顯示,原業主早於2011年以1.95億及2億元,透過海外註冊公司名義一併購入多實街2號及4號屋地,作價合共3.95億元。據了解,物業背後實際業主為約克創辦人馮氏家族或有關人士。

當年業主在購入用地後,曾向城規會申請改變用途,擬將2號及4號屋地改建一幢能容納500名學童的幼稚園校舍,不過當年因為區內居民指新建校舍會加劇交區內交通擠迫的問題而被反對,最終業主改建成豪宅推出市場放售。

今次持貨近9年,帳面賺近3億元離場,賺幅達77%。據悉,現時物業的重建工程仍在進行中,而由於今次交易是透過股權轉讓方式進行,故新買家料能節省3成辣招稅,共省稅2.1億元。

16 Aug 2020

經濟日報


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

渣甸山白建時道屋地 8.5億售

渣甸山白建時道屋地 8.5億售

渣甸山白建時道屋地 8.5億售

 

【本報訊】不少富豪聚居的港島渣甸山白建時道,一幅屋地剛以8.5億元沽出,每平方呎樓面地價約8.3萬元,低同區高位地價逾4成,不過,買家須繳逾2.5億元的辣招稅。

減價5千萬 繳辣稅2.55億

土地註冊處顯示,由老牌家族持有的白建時道20號屋地,物業佔地17,094平方呎,可建樓面約10,256平方呎,以8.5億元沽出,每呎樓面地價約8.3萬元。據了解,物業已放售多年,早前叫價9億元,最終減價5,000萬元沽出,至於今次購入物業的買家為一家海外註冊公司,須繳3成辣招稅,涉及稅款2.55億元。不過,如買家成功重建,將能退回辣招稅部分。

渣甸山白建時道屋地 8.5億售

 地產版 2020/08/14 

【本報訊】不少富豪聚居的港島渣甸山白建時道,一幅屋地剛以8.5億元沽出,每平方呎樓面地價約8.3萬元,低同區高位地價逾4成,不過,買家須繳逾2.5億元的辣招稅。

減價5千萬 繳辣稅2.55億

土地註冊處顯示,由老牌家族持有的白建時道20號屋地,物業佔地17,094平方呎,可建樓面約10,256平方呎,以8.5億元沽出,每呎樓面地價約8.3萬元。據了解,物業已放售多年,早前叫價9億元,最終減價5,000萬元沽出,至於今次購入物業的買家為一家海外註冊公司,須繳3成辣招稅,涉及稅款2.55億元。不過,如買家成功重建,將能退回辣招稅部分。

不過,對比2018年易手的白建時道81號屋地,當時屋地由資本策略 (00497) 以8億元沽出,每呎樓面地價高見14.5萬元,以此計算,今次20號屋地大幅低逾4成。

每呎地價8.3萬 低高位逾4成

20號現址建有一幢樓齡約60多年的兩層高洋房,實用面積5,353平方呎,另有逾1萬平方呎的花園,並設有車房。

渣甸山一直有不少富豪居住,當中包括「大劉」劉鑾雄、胡應湘等等。


14 Aug 2020

經濟日報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鵬程8590萬奪旺角地 呎價3512市區地16年首跌穿4千 低估值下限3成

鵬程8590萬奪旺角地 呎價3512

市區地16年首跌穿4千 低估值下限3成

鵬程8590萬奪旺角地 呎價3512

市區地16年首跌穿4千 低估值下限3成

 地產版 2020/04/02 

政府「逆市」下推地,旺角蚊型地由鵬程亞洲 (00936) 以8,590萬元投得,每平方呎樓面地價3,512元,低市場估值下限3成,亦是近16年來首次有市區住宅官地跌穿4,000元水平。

旺角新填地街地皮上周五截標,最終由從事建築及承建工程的鵬程亞洲,擊敗其餘4家發展商,以8,590萬元首度奪得本港地皮,以最高可建樓面約2.4萬平方呎計,每呎樓面地價3,512元。

擬作住宅發展 建3層商舖


鵬程8590萬奪旺角地 呎價3512

市區地16年首跌穿4千 低估值下限3成

 地產版 2020/04/02 

政府「逆市」下推地,旺角蚊型地由鵬程亞洲 (00936) 以8,590萬元投得,每平方呎樓面地價3,512元,低市場估值下限3成,亦是近16年來首次有市區住宅官地跌穿4,000元水平。

旺角新填地街地皮上周五截標,最終由從事建築及承建工程的鵬程亞洲,擊敗其餘4家發展商,以8,590萬元首度奪得本港地皮,以最高可建樓面約2.4萬平方呎計,每呎樓面地價3,512元。

擬作住宅發展 建3層商舖

該地地皮面積僅2718平方呎,規定須分為地盤A及地盤B獨立發展興建,中間設一條冷巷,建築物最低3層指定作非工業、商舖用途,其餘以上樓層作私人住宅發展。

過往市區地價較穩定,對上一幅市區地價跌穿4,000元關口,已是2004年時新地 (00016) 以47億投得新蒲崗太子道東住宅地,亦即是現時譽‧港灣,當時樓面地價僅3,820元,而今次旺角地的地價則更低8%。而2004年6月時,華懋以10.1億投得九龍城沙埔道地(現為御‧豪門),每呎樓面地價僅2,961元。

鵬程亞洲前身為「敏達控股有限公司」,現時主要從事香港、澳門、新加坡等的建築及基建行業、租賃及機械維護服務。該公司上年度全年收益錄得1.24億元,今次地價已佔達7成之多。

公司註冊資料顯示,鵬程亞洲工程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包括陳華杰、郭培能等,與內房佳兆業相關聯。

萊坊執行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指,地皮以「超低價」成交,一方面地盤面積細,發展相對困難,未必能用盡地積比,實用率有機會只有約5至6成,邊際利潤低,其次地價也反映發展商擔心後市,在疫情肆虐及經濟下行下,令發展商卻步及出價上有大折讓。

若以每呎建築成本約6,000元計,預計項目總投資額約1.65億元,連地價及10%發水樓面,每平方呎投資額約8,115元,加上利潤及8成實用率推算,日後推售實用呎價約1.2萬元,較同區新盤SKYPARK及逸新平均呎價約1.7萬至1.9萬元,低4成。

作者:鍾綺敏

責任編輯:黃鑠安

2 April 2020

經濟日報


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山頂文輝道 料挑戰地王紀錄

山頂文輝道 料挑戰地王紀錄

山頂文輝道地皮有望下年度重推,可建樓面約40.4萬平方呎,由於屬傳統豪宅地段,市場估值介乎161.7億至202.2億元,每呎樓面地價約4萬至5萬元,樓面呎價有機會締造全港地王的新紀錄。


28 Feb 2020


經濟日報

中環商地王下財年推 估值達792億

中環商地王下財年推 估值達792億

下財政年度賣地計劃推15幅住宅地,涉7,530伙,創10年新低,同時推6幅商業地,焦點落在中環新海濱地王,估值達792億元,有望成新地王,政府並罕有採雙信封制(即以獨立信封分別提交設計建議書和價格建議書),非價高者得。

發展局昨日公布新財政年度(2020/21)賣地計劃,連同鐵路項目,及私人重建及補地價,總可供應土地約1.57萬伙,與去年相若。新賣地表聚焦在商業地之上,6幅商業地合共提供893萬平方呎,令市場意外是比鄰國金2期、中環摩天輪的中環新海濱3號地王亦納入賣地表內。

該幅地皮佔地達51.6萬平方呎,總樓面面積達184.2萬平方呎,須興建22.8萬平方呎的政府設施及停車場,其餘則作辦公室、零售等商業用途,將會成為繼國金2期(200萬平方呎)後、中環區最大型的商業地,市場估值達626.6億至792.4億元,每呎樓面地價3.4萬至4.3萬元,較去年批出的西九龍高鐵站商業地價(422億元)高出5成至9成,挑戰全港新地王。

政府重視用地建築設計

是次地皮更罕有採用「雙信封制」招標,而非傳統價高者得。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指,因為項目除了商業設施外,亦要發展大型公眾休憩用地和貫穿整個地盤和海濱的行人園境平台,政府重視用地建築設計,故此要求發展商以獨立信封分別提交設計建議書和價格建議書,並稱以往在尖沙咀前水警總部(現為1881 Heritage)及黃竹坑私家醫院地皮亦有採用。

地建會執委會主席、會德豐 (00020) 副主席梁志堅形容「都是大地產商投得」,又認為有機會吸引國內投資者或者銀行競投,相信一般買家都不會用來投資,都是自用為主。他又指,採用雙信封招標,相信政府有好多不同考慮,指政府心中(地皮未來規劃)有要求,擔心會有發展商「係唔係都投咗先」。

中環對上一幅商業地,則為2017年時,恒地 (00012) 以232.8億元投得的美利道地皮,每呎樓面地價達5萬元。

下年度住宅總供應 1.57萬伙

下年度總土地供應約1.57萬伙,表面較政府推地目標1.29萬伙,多出2成,但扣除近4,000伙私人重建及補地價項目後,實際由政府主導的供應不足1.2萬伙,增加政府供地達標的難度。

黃偉綸承認,政府覓地困難,物色到有潛質及高密度土地,都會先作公營房屋,認為這個做法是社會同意,因此私樓土地自然會減少,而土地供應之中雖然私人項目佔約3成,主導權並非政府手上,但這部分亦有一定穩定性,過去5年有4次達到政府目標的7成以上,形容是合理信心能達標。

作者:余敏欽

責任編輯:黃鑠

28 Feb 2020

經濟日報